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公平,有些行业容易赚大钱,有些行业则不然。贸易/金融/制造业的收入普遍偏高,服务业则普遍低薪。
根据波特的说法,行业赚钱与否取决于该行业的竞争状况。竞争激烈的行业赚不了钱。而且威胁除了来自同行,还来自供应商、其他买家、新进入者和替代品。大家可能会想,“光是同业就已经够折腾了,竟然有5个竞争对手?!”。这时若还拘泥于“击溃同行”这个念头,只是在折腾自己罢了。
既然竞争避免不了,如何聪明取胜?我们就以贴近日常生活的便利店行业的“5种竞争作用力”为例来看看如何分析。
01
第1种竞争作用力:“供应商”的议价能力
你知道吗?7-11自有品牌的“金吐司”竟然卖得比专门卖面包的YAMAZAKI的高级吐司“Your Queen GOLD”还贵!据说“金吐司”是用特级面粉以及北海道鲜奶等精选食材制成。实际品尝后确实很美味。但7-11为什么要卖得比专业烘焙品牌YAMAZAKI还贵呢?因为“金吐司”是7-11跟面粉、面包公司共同开发的商品,开发目的是“让便利店的吐司变得更美味”。
对7-11而言,制造商是“供应商”;而对供应商而言,7-11在全日本有2万间分店,具备强大的销售能力,而且7-11拥有供应商缺乏的丰富顾客情报,跟7-11合作开发商品是极具吸引力的选择。既然7-11兼具销售能力及顾客情报,拥有的强大力量,凌驾于身为“供应商”的制造商,因此7-11能与供应商共同研发“7-PREMIUM”系列产品。而7-PREMIUM的销售额在2016年即已突破500亿人民币(1兆日币)。
02
第2种竞争作用力:“新进入者”的威胁
新品牌很难进入便利店行业。从商品进货、酒类贩卖许可、IT系统到店员培训等,都必须投入金钱和人力。这种新进入者会面临的阻碍,称为“进入障碍”。新进入者很难从现阶段开始打造出媲美7-11、全家、LAWSON(罗森)的连锁便利店体系。便利店行业竖立着一堵巨大的障碍高墙,几乎不见新进入者。不过,其他地方陆续出现利用新科技打入此行业的公司。
Amazon(亚马逊)的无人超商“Amazon Go”便是其中之一。其店内相机会录下客人购物时的模样,并用AI(人工智慧)确认购买的商品,客人只要拿着想买的商品走出店外即可,完全不需要排队结帐。这种崭新的模式颠覆了便利店的传统常识。在中国也有愈来愈多企业在发展无人超商。虽然便利店是各种专业知识的集合体,但其进入障碍在未来恐将会遭到新科技摧毁。
03
第3种竞争作用力:“替代品”的威胁
最近,药妆店的品项愈来愈丰富,除了药品和化妆品以外,甚至连文具用品、食品和生鲜蔬菜都有贩售。仅在2001年起的15年间,日本药妆店的营业额及店铺数量激增了3倍,其中营业额更是高达2,500 亿人民币(5兆日圆),逼近便利店行业的一半(根据日本Home Center研究所调查)。愈来愈多人爱用线上购物,因为到货速度快,非常方便。而线上购物的营业额也在从2010年起的6年间即翻倍成长。
品项丰富的药妆店和便利的线上购物急速成长。从顾客的角度来看,这两处都有机会成为便利店的“替代品”;对便利店来说,这两处都是巨大的威胁。因此,便利店开始增加商品种类,提供配送到家及高龄者看顾服务等,致力实现比线上购物更方便的面对面服务。
04
第4种竞争作用力:“购买者”的议价能力
出门在外突然想起有东西要买时,许多人通常会想,“回家路上经过便利店再买好了”。虽然超市比较便宜,但与其花时间绕远路,不如回家路上顺路买。乍看之下,这种情况是顾客舍弃超市而选择了便利店,但实际上是便利店“近在身边很方便”的优点“促使顾客做出选择”。便利店需要跟“顾客需求”竞争,身为“购买者”的顾客也是便利店的竞争对手。
比方,你附近有间美味的糕点专卖店,其糕点放置数日依然美味,天天都大排长龙,一定要先预约才买得到,而且从不打折。这就是用“其他店吃不到的美味糕点”的优点促使“想吃美味糕点”的顾客做出选择的好例子。
05
第5种竞争作用力:“同业者”的竞争
便利店同业之间也会互相竞争,比方在日本就是限于3大便利店之间的竞争。而尽管同业竞争激烈,便利店之间也从不打价格战,而是会尽量凸显不同于竞争对手的独特之处。
反观牛丼行业,虽然同样有3大龙头,但当某间店大幅降价时,其他店会展开激烈的削价竞争,导致行业整体收益下降。
像上面这样用5种竞争作用力分析整个便利店行业,就能找到对自己企业有利的对策。
● 强化便利性、增加亲切感、丰富品项→与“购买者、同业者、替代品”竞争
● 跟“供应商”合作开发新产品
● 对付“新进入者”→确认哪些新技术被采用
● 回避“同业者”之间的削价竞争,维持高价